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组 > 综合组

放下包袱 快乐背诵

发布人:阜阳三中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4-01-16 13:17:00   浏览量:1108

——浅议文言文背诵

阜阳三中高二语文组    杨燕

 

[摘要]文言文背诵一直是学生的难题,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关于文言文背诵指导的一些方法。主要从学生心理及记忆规律、方法角度进行探索论述。主张教师应转变角色,从背诵的监督者转化为指导者。

[关键词] 文言文背诵指导 学生心理 方法指导

朱自清先生说过:“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背诵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话虽如此,然而面对背诵,尤其是文言文的背诵,学生往往视为畏途,尤其是理科生,在背诵方面更是老大难。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放下包袱,既乐于背又背得快,将教师从繁重的检查背诵工作中解脱出来呢?笔者以为要想做到这点,需要充分照顾到学生心理,再根据记忆规律辅以恰当的记诵方法的指导。笔者从教时间很短,现仅将自己指导文言文背诵方面的几点心得论述如下,请方家不吝指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学生普遍认为文言文难懂难学,上课没劲,背诵更是一大难关。究其原因,为求考试高分,有的教师上文言文过于偏重言的集中串讲,文言文教学成了单纯的古汉语语言现象解析。课上学生朗读,课下学生自由背诵,教师随机检查。过于偏重言的解析,导致课堂没有活力,而文言语法知识的密集轰炸,让学生觉得上文言文课枯燥,文言文难学。而课外缺乏教师指导的背诵方法又单一机械。根据心理学知识,枯燥单一的教学内容往往会使学生精力涣散,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降低。这都将导致学生文言文背诵被动、机械。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首先就要把将文与言二者关系处理好,把握每篇文言文的精髓和特色,上好每篇文言文,尽量将文言文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对文言产生了兴趣,克服了畏难情绪,自然就会主动地去学习背诵。

让学生成为教师的粉丝,崇拜激发斗志

中学生自尊心强,思维活跃,崇尚个性,如果教师在背诵方面只是机械地去督促学生,有时反而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他们会觉得老师自己未必能做好的事却一味要求学生做到,未免薄责于己,苛责于人。一旦产生这样的情绪,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为避免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做好表率作用,要求学生会背的课文,最好自己在上第一节课时就能背出,让学生在崇拜你的同时,激起好胜心,产生超越老师背诵的渴望。《乐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意思是音是由人的感情产生的。情感不仅影响音,还影响着师生关系,影响着中学生的学习以及能力、个性的发展。学生对文言文的关注程度、喜欢程度,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及能力的提高都受到师生情感的影响。喜欢一科老师,往往不由地在那一科上会多倾注一些精力,文言文背诵也毫不例外。笔者在教《赤壁赋》时就示范背诵了一遍,第二天的语文早读就出现了学生热火朝天背《赤壁赋》的可喜景象。

    学会朗诵,以朗诵推动背诵,化背诵于无形

文言文典雅美丽,学生其实是喜欢古代文学,喜欢这些经典作品的,他们不喜欢的只是那种枯燥的学习形式。文言文往往具有音乐美,适宜诵读。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会忽视朗诵或者是朗诵指导不到位,学生难以感受到文章之美。《兰亭集序》、《赤壁赋》这样的文章骈散结合,音韵和谐流畅,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统一。在这两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都是自己先脱离课文朗诵一遍,激起学生对两文的喜爱和尝试朗诵的渴望,接着又请学生朗诵,并针对学生朗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课后学生反映这两篇文章越读越爱读。后来这两篇文章的背诵就容易推进了,比预想的要更早背会。教师充分指导学生朗诵,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自己的朗诵在指导后的进步,这种进步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愉悦感,产生想读爱读的冲动。最终学生会发现没有刻意去背,课文已经不知不觉几乎都会背。

附件:5-01.jpg
Copyright @ 2013 阜阳市第三中学返回首页 | 返回主站 |教研动态
地址:安徽省阜阳市文德路100号(236006) 联系电话:0558-2232357 2251513技术支持:上海鼎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