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育科研 >> 教育文摘
 
简析高中学科质量跟踪管理卡功能
发布人: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管   发布日期:2006-10-10 15:06:00   浏览次数:261
简析高中学科质量跟踪管理卡功能
作者: 马卫锋
2007年8月22日,上海召开了 “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 的全市校长会议。从会议精神不难发现,教育改革进行到今天,任何一项改革,无论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还是减负,都会从最初的轰轰烈烈归于平淡而琐碎的日常教育实践。市教委主任提出课堂教学还是应尊重规律,也就是老师们非常熟悉的教学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注重对教学五个环节的全程监控和长效管理。
如何真正做到对教学质量的全程监控和长效管理,我校从02年立校之初就开始在多个领域进行探索研究,在“创造适合学生实际的教育”理念引领下,逐步形成“磨课”、“磨卷”、“磨作业”等具有特色的校本研训活动,也取得较好的效益。  
从07学年开始,我们又在全校推行实施学科质量跟踪管理体系,来进一步做好此方面的工作。而该体系的推出,也是基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学生、家长经常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如:我们的课任老师加强了对学生学习的全程管理,但我们的学生是否清楚自己的学习状况的动态发展变化;班主任、家长能否及时全面了解学生各科的学习情况;当在高二后阶段进行加一选课,如何给学生科学的建议等等。
下面笔者就我校这套学科质量跟踪管理体系的功能、作用做一下简单介绍:
一、 学科质量跟踪管理卡能较好反映学生各阶段的学习情况
本卡所记录的信息主要是学生从高一进校直至高三毕业,各次考试(如月考、期中、期末等)的成绩,按年段、学科统一汇总在一本手册中。(如下表所示)


从上图表中,我们看到此处记录的成绩有两个,一个是原始分,即卷面分它是按照评分标准对其作答反应直接评出来的分数。原始分反映了考生答对题目的个数,或作答正确的程度,但是,原始分一般不能直接反映出考生间差异状况, 不能刻画出考生相互比较后所处的地位,也不能说明考生在其他等值测试上应获得什么样的分值。例如语文75分究竟代表什么水平,与数学65分相比,哪一科水平较高?在不同的测试内容和不同的考核要求状况下,原始分是无法说明问题的。
另一个是标准分。一般规定标准分的基准分是70分,通过原始分和所有学生成绩的分布规律换算后得到的,它不但可以反映考生的水平高低,还可以直接反映出该考生分数在全体考生中的位置。
标准分的计算公式是:标准分=70+(实际得分-全体平均分)/标准差
其中,标准差= 
为什么我们要引入标准分,原因很简单,标准分比原始分更科学。因为对某个学生群体的一次测试,得到的测试数据(分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趋于“正态分布” ,标准分解决了同一次测试中各数据之间不等距和不同测试中数据不等值的问题,即同一次测试中每个数据相对于平均分等距, 每次不同测试中的数据实现等值,因而同一次测试数据的横向比较及不同测试数据的纵向比较都实现了标准化。
我们举一个具体事例说明,下表是我校高一某学生第一学期的历次成绩记录:
语文     

测试时间 07.9.4 07.10.8 07.11.5 07.12.10 08.1.20
 类型 摸底考试 校月考 联考 校月考 区统测
原始分 68 72 74 68 78
标准分 72.1 71.8 72.8 63.2 73.7

数学     

测试时间 07.9.4 07.10.8 07.11.5 07.12.10 08.1.20
类型 摸底考试 校月考 联考 校月考 区统测
原始分 90 88 85 65 83
标准分 81.2 84.5 86.7 71.4 89.3

英语     

测试时间 07.9.4 07.10.8 07.11.5 07.12.10 08.1.20
类型 摸底考试 校月考 联考 校月考 区统测
原始分 78 71 74 72 73
标准分 76.2 68.1 78.7 70.6 78.5

首先看12月10日的测试成绩,语文68、数学65、英语72,我们可能判断该生的英语成绩最好,语文其次,事实上标准分的情况是:语文63.2、数学71.4、英语70.6,说明数学成绩最好,语文较差,英语中等;再比如仅从表中的原始分来分析的话,该生的语文成绩是在不断进步的,数学是在下降,英语比较稳定。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包括家长、老师)的观点,其实该生三科真实的学习情况是,语文的整体水平保持,而数学的学习是在不断进步的,而英语则较不稳定。这就是我们为何要选用标准分的一个主要原因。
事实上,在上述标准分数据记录除了真实反映该生的学习水平外,还所能体现诸多信息如:1.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该生的语文学习趋势总体上是保持但仅停留于年级平均水平,数学学习趋势总体上是在不断进步同时处于年级的前列,外语学习则较不稳定;2.该生的外语成绩不稳定,学生可就考试时间推出此时间段中的主要学习内容,针对性地予以重点巩固;3.在12月的月考中,该生整体学习有所下降,学生也就可以针对性的分析在该时间段中学习的状况,究竟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学习态度还是学科内容等等,为之后学习调整提供依据;4.班主任、家长在对该生学习提出具体要求时,围绕上述数据分析,可建议其在薄弱学科(语文)和薄弱环节(12月份各科学习内容)上应多花些时间查缺补漏。
可见采用质量跟踪卡后,从中可获取的信息更多,我们的班主任能及时全面了解该学生的各科学习的总体情况,在和家长或学生交流时,班主任对其学习的分析更科学准确,而不再是泛泛而谈。
二、 学科质量跟踪管理卡为学生学业评价、选科等提供重要依据
前面以提到在我们的学科质量跟踪管理卡中记录了学生从高一开始的每次考试的成绩,这些数据的记录对于帮助学生在一些重大学习决择方面可提供可靠依据。我们学校基本上是在高二第一学期末开始着手学生的选科事情,一般的操作过程是年级组先开家长会做一些宣传和讲解然后实施。在此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由于家长缺少相关的信息求助于班主任,同样班主任也缺少详细的数据,不能给家长提供好的建设性意见。
在本届高二的加一选科问题上,我们就较好解决上述问题。因为在学科质量跟踪管理卡中,我们设计了一张主科综合评估表(如下图所示)。










在这张表中我们主要记录了学生从高一开始的每次考试语、数、英三科的总分成绩(同样也换算成标准分进行处理)。包括我们的家长在内,都知道语、数、英三科在高考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所以在选科时,通过对这张表的分析,我们能比较准确得出这样一些信息:学生是否适合加一(即考本科还是专科)、选什么样的科目(结合加一科目的整体学习情况)、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比较自己所处的位置)等等。
这张表还解决以往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的一个误区,就是看主科成绩的排名问题(尽管排名有争议,但为方面教学管理,在实际操作中排名还是有的)。实则排名也不能很好分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譬如说两位同学的排名相差一位,可能两人的总分仅相差1分,也有可能两人的总分相差20分或者更多。而在上述表中,通过标准总分的分析,不仅可知道学生的大致位置且知道其和他人的准确差距。
在一段时间的实施实践中,学科质量跟踪管理卡给我们最多的功能感受主要是这两条,当然还有一些如学科质量跟踪管理卡是学生学籍卡的延伸、它可替代部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功能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并且操作上简单易行,评价结果真实可信,避免了每学期末教师凭主观印象给学生打分、填写《手册》的忙碌。
另外,我们使用中体会到,学生每次在管理卡上标注时,都或多或少地进行了阶段总结反思,操作过程中所获得的那种激励,是其他手段难以企及的。这种现象是我们在使用观察中感知的,形成的原因和其中的心理机制有待深入探析。
当然在实施学科质量跟踪管理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家长对标准分的理解和接受,毕竟学生、家长和原始分打了十几年的交道,而对标准分是一片茫然,为此学校教科研室专门就此问题向全体家长进行相关的宣传讲解,一段时间的实施后学生、家长也基本了解适应了管理卡的数据表现方式,并越来越全面地利用它的功能。
另外,学科质量跟踪管理卡为教师评价试卷的质量提供了参考,具体的功能分析和操作方法,学校教科研室主任蒋云鹏老师有专文分析阐述,此处不展开。由此可见,学校教育的科学定量化管理是十分有意义的,值得每位教师努力实践探索。
 
 
 
2005 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 电话:34313475  
上海鼎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09098062号 后台管理入口
您是本站第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