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育科研 >> 教育文摘
 
现代普通高中学生人格现状调查分析
发布人: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管   发布日期:2006-10-25 15:08:00   浏览次数:365
现代普通高中学生人格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殷瑛

  摘要:本研究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以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高一、高二年级全体学生以及随机抽取高三年级部分学生共354人为样本进行测试,并对三个年级的测试结果进行差异性检验,以及分性别对男女学生在个性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普通高中学生在个性上存在如下特点:说明普通高中学生都比较外向,喜欢与他人交往与合作;比较争强好胜;为人热心而富有感情,有时会表现冲动和任性;敢做敢当;爱幻想,较理想化。比较缺乏恒心和毅力,缺乏责任心;对人信赖随和;通常表现有自信心;缺乏独立性。2、我校高一年级比高二、高三年级学生情绪稳定,兴奋度高,自律性强。3、我校男生女生在乐群性和聪慧性上有明显差别。女生比男生更乐群开朗,男生在聪慧性上比女生要高,逻辑思维能力较强。
关键词:人格;16PF;高中生;调查分析
1 引言
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促使人格完善。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不仅仅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何谓“健全人格”?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提出“成熟者”模型,认为“健全人格”是:(1)有自我扩展的能力;(2)与他人热情交往,关系融洽;(3)情绪上有安全感,自我接纳;(4)具有现实知觉;(5)客观地看待自己;(6)有多种技能,并专注于事业;(7)行为一致性是其人生哲学。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自我实现者”模型,认为“健全人格”是(1)能充分、准确地认识现实;(2)对自己、对他人、对整个自然能做到最大限度的认同和宽容;(3)真诚、朴实、善待别人;(4)人际关系和谐;(5)民主的价值观;(6)充满自信,情绪乐观;(7)有创造性,不消极适应现有的社会文化类型;(8)高品位的鉴赏力。
高中阶段是人格发展和完善的重要阶段,教育如果能在此时做好切实有效的干预,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利用在教育界应用较广泛的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对学生人格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以期对我校校本教育“竹文化与现代高中生健全人格塑造相关性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理论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被试为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354名高中生,年龄在15-19岁之间,其中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采取整体调查法,高三年级采取抽样调查法,人数分布情况如表1:
表1被试在各年级分布情况统计表
 高一 高二 高三
男生 77 76 30
女生 73 68 30
总数 150 144 60
2.2 研究方法
2.2.1 测试工具
本调查采用华东师范大学戴忠恒、祝蓓里1988年修订的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简称16PF)作为测试工具。该量表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发展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经过二、三十年的系统观察和科学实验,以及用因素分析统计的方法慎重确定编制而成的测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共有187个自我陈述题目。这些题目采用按序列轮流排列的方法,共测出16种因素的特征。这16种人格因素各自独立,每一种因素与其他因素相关度极小。这些因素普遍地存在于年龄及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群之中。由于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一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个性。该量表还可以对人格的双重因素和测验应用特征进行评定。该量表被教育界等领域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2.2研究程序采用16PF人格因素量表按统一的指导语,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被试进行团体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2.2.3结果分析
(一)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总体结果分析,见表2
               普通高中学生人格特征分析
因素 均值 标准差
乐群性A 6.16 1.3
聪慧性B 5.75 1.44
稳定性C 5.66 1.56
恃强性E 6.49 1.42
兴奋性F 7.18 1.75
有恒性G 4.41 1.47
敢为性H 6.44 1.73
敏感性I 5.76 1.34
怀疑性L 4.05 1.69
幻想性M 6.12 1.43
世故性N 5.84 1.31
忧虑性O 4.73 1.5
实验性Q1 5.41 1.21
独立性Q2 4.39 1.28
自律性Q3 5.17 1.43
紧张性Q4 5.84 1.56

从图表2的数据上显示,A,E,F,H,M五项因子上分值较高,说明普通高中学生都比较外向,热情,喜欢与他人交往与合作;竞争意识强,比较争强好胜,独立积极;活泼,愉快,健谈,为人热心而富有感情,有时会表现冲动和任性;胆子大,敢做敢当,有时会不考虑后果;爱幻想,不切实际的考虑问题,较理想化。G,L,O,Q2因素平均值较低,说明学生比较缺乏恒心和毅力,多从个人角度权宜得失,缺乏责任心;对人信赖随和;忧虑性较低,对现状较满意,通常表现有自信心;缺乏独立性,喜欢依赖他人和团体。
(二)各年级学生在每项因素上的差异分布情况
表3 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个性因素差异分布情况
 高一(150) 高二(144) 
因素 均值 标准差 均值 标准差 组间值差异 组间分布差异
乐群性A 6.29 1.38 6.02 1.19 0.27 0.19
聪慧性B 5.58 1.48 5.98 1.36 -0.4 0.12
稳定性C 5.93 1.58 5.32 1.54 0.61 0.04
恃强性E 6.6 1.48 6.34 1.27 0.26 0.21
兴奋性F 7.55 1.61 6.89 1.79 0.66 -0.18
有恒性G 4.46 1.4 4.35 1.59 0.11 -0.19
敢为性H 6.67 1.67 6.22 1.65 0.45 0.02
敏感性I 5.73 1.32 5.77 1.35 -0.04 -0.03
怀疑性L 3.94 1.61 4.03 1.82 -0.09 -0.21
幻想性M 6.16 1.44 6.06 1.37 0.1 0.07
世故性N 5.87 1.32 5.82 1.33 0.05 -0.01
忧虑性O 4.58 1.56 4.85 1.49 -0.27 0.07
实验性Q1 5.46 1.14 5.39 1.31 0.07 -0.17
独立性Q2 4.22 1.2 4.43 1.4 -0.21 -0.2
自律性Q3 5.39 1.39 5.12 1.44 0.27 -0.05
紧张性Q4 5.65 1.54 5.95 1.53 -0.3 0.01
表4 高二高三年级学生个性因素差异分布情况
 高二(144) 高三(60) 
因素 均值 标准差 均值 标准差 组间值差异 组间分布差异
乐群性A 6.02 1.19 6.15 1.33 -0.13 -0.14
聪慧性B 5.98 1.36 5.65 1.44 0.33 -0.08
稳定性C 5.32 1.54 5.82 1.42 -0.5 0.12
恃强性E 6.34 1.27 6.62 1.56 -0.28 -0.29
兴奋性F 6.89 1.79 6.96 1.82 -0.07 -0.03
有恒性G 4.35 1.59 4.41 1.33 -0.06 0.26
敢为性H 6.22 1.65 6.41 1.95 -0.19 -0.3
敏感性I 5.77 1.35 5.85 1.39 -0.08 -0.04
怀疑性L 4.03 1.82 4.37 1.54 -0.34 0.28
幻想性M 6.06 1.37 6.15 1.56 -0.09 -0.19
世故性N 5.82 1.33 5.82 1.22 0 0.11
忧虑性O 4.85 1.49 4.82 1.34 0.03 0.15
实验性Q1 5.39 1.31 5.34 1.12 0.05 0.19
独立性Q2 4.43 1.4 4.7 1.11 -0.27 0.29
自律性Q3 5.12 1.44 4.73 1.39 0.39 0.05
紧张性Q4 5.95 1.53 6.04 1.64 -0.09 -0.11
表5 高一高三年级学生个性因素差异分布情况
 高一(150) 高三(60) 
因素 均值 标准差 均值 标准差 组间值差异 组间分布差异
乐群性A 6.29 1.38 6.15 1.33 0.14 0.05
聪慧性B 5.58 1.48 5.65 1.44 -0.07 0.04
稳定性C 5.93 1.58 5.82 1.42 0.11 0.16
恃强性E 6.6 1.48 6.62 1.56 -0.02 -0.08
兴奋性F 7.55 1.61 6.96 1.82 0.59 -0.21
有恒性G 4.46 1.4 4.41 1.33 0.05 0.07
敢为性H 6.67 1.67 6.41 1.95 0.26 -0.28
敏感性I 5.73 1.32 5.85 1.39 -0.12 -0.07
怀疑性L 3.94 1.61 4.37 1.54 -0.43 0.07
幻想性M 6.16 1.44 6.15 1.56 0.01 -0.12
世故性N 5.87 1.32 5.82 1.22 0.05 0.1
忧虑性O 4.58 1.56 4.82 1.34 -0.24 0.22
实验性Q1 5.46 1.14 5.34 1.12 0.12 0.02
独立性Q2 4.22 1.2 4.7 1.11 -0.48 0.09
自律性Q3 5.39 1.39 4.73 1.39 0.66 0
紧张性Q4 5.65 1.54 6.04 1.64 -0.39 -0.1
从表3可以看出: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在情绪稳定性、兴奋性上存在较大差异,高一年级在兴奋性因素上分布较集中,个体差异较小,表明高一年级比高二年级情绪更稳定、乐观,也更为活泼开朗,情绪兴奋度较高。
    从表4可以看出:高二、高三年级在组间值上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他们在个性上没有显著差异,高二年级在恃强性上分布较集中,高三年级在有恒性、独立性上分布较集中,个体间差异较小。
从表5可以看出:高一、高三年级在兴奋性、自律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高一学生比高三学生更活泼开朗,自律性高。
(三)不同性别学生学生在每项因素上的差异分布情况
表6 我校男、女生在个性因素上的差异情况
 男生(183) 女生(171)  
因素 均值 标准差 均值 标准差 组间分布差异 组间值差异
乐群性A 5.86 1.23 6.48 1.3 -0.07 -0.62
聪慧性B 6.03 1.46 5.45 1.35 0.11 0.58
稳定性C 5.7 1.52 5.62 1.61 -0.09 0.08
恃强性E 6.51 1.47 6.48 1.36 0.11 0.03
兴奋性F 6.84 1.81 7.54 1.61 0.2 -0.7
有恒性G 4.52 1.62 4.29 1.29 0.33 0.23
敢为性H 6.22 1.74 6.68 1.68 0.06 -0.46
敏感性I 5.59 1.31 5.95 1.36 -0.05 -0.36
怀疑性L 4.06 1.68 4.04 1.71 -0.03 0.02
幻想性M 5.92 1.35 6.33 1.49 -0.14 -0.41
世故性N 5.94 1.25 5.73 1.36 -0.11 0.21
忧虑性O 4.8 1.49 4.65 1.5 -0.01 0.15
实验性Q1 5.59 1.22 5.22 1.17 0.05 0.37
独立性Q2 4.51 1.33 4.25 1.22 0.11 0.26
自律性Q3 5.35 1.42 4.97 1.42 0 0.38
紧张性Q4 5.72 1.47 5.97 1.65 -0.18 -0.25
从表6可以看出:我校男生、女生在乐群性和聪慧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比男生更乐群开朗,男生在聪慧性上比女生要高,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男生在有恒性因素上的分布离散程度比女生要大,个体差异显著。此外,女生在自律性因子上分值较低,幻想性因子上分值较高,说明女孩子较男孩子更理想化,自我控制力差。
3 讨论
3.1 我校高中生个性特点分析
结果表明,从整体而言,首先,我校学生交往愿望较强,性格较为外向、活泼,倾向于与人合作,这可能与社会大环境有关,现在社会强调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加上上海是个海纳百川的大都市,这对学生影响很大。其次,我校学生个性中存在个人化和自我中心的倾向,表现为比较争强好胜,多从个人角度考虑问题,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恒心和毅力。最后,学生个性中同样存在幼稚化倾向,表现为任性,做事不顾后果。缺乏独立性,喜欢依赖他人的特点。这可能与独生子女和家庭教育方法有关。现在学生多数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人一味地满足他们的要求,不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这容易养成学生自我中心的习惯。
从年级特点看,高一年级比其他两个年级情绪稳定,兴奋度高,自律性强,并且个体差异较小,高二年级高三年级学生在个性上没有显著差异。随着我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学生教育针对性的增强,新进高一学生在入校后紧抓行规教育,为他们更好地适应高中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师生关系相处融洽,学生情绪较乐观开朗。
从性别特点上看,我校男生、女生在乐群性和聪慧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比男生更乐群开朗,男生在聪慧性上比女生要高,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男生在有恒性因素上的分布离散程度比女生要大,个体差异显著。这可能与男性、女性的性格特质有关联,女性比男性乐群、善于分享,而男性在逻辑思维能力上优于女性。
4 结论
普通高中学生在个性上存在如下特点:说明普通高中学生都比较外向,喜欢与他人交往与合作;比较争强好胜;为人热心而富有感情,有时会表现冲动和任性;敢做敢当;爱幻想,较理想化。比较缺乏恒心和毅力,缺乏责任心;对人信赖随和;通常表现有自信心;缺乏独立性。
我校高一年级比高二、高三年级学生情绪稳定,兴奋度高,自律性强
我校男生女生在乐群性和聪慧性上有明显差别。女生比男生更乐群开朗,男生在聪慧性上比女生要高,逻辑思维能力较强。
 
 
 
2005 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 电话:34313475  
上海鼎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09098062号 后台管理入口
您是本站第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