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家庭教育 >> 队伍建设
 
谈谈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策略(2006学年第二学期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培训讲座)
发布人: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管   发布日期:2007-05-17 16:26:00   浏览次数:205
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班主任培训资料
     谈谈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策略
       家庭教育指导研究交流
      金汇高中科研室     蒋云鹏
   培育正确的沟通理念。教师应当从思想上重视这种交往,把家长视为自己教育活动的合作者,积极主动地建立与家长经常性的联系,以利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并与家长商讨如何使孩子成长得更好的方法。
   教师应该明确,差异是沟通的基础,但沟通不是为了排斥差异,消除差异,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差异,求同存异。
   教师应当了解,要实现有效的沟通,沟通的参与者必须具有平等的人格和平等的沟通机会,并且都愿意倾吐自我,尊重彼此的观点,乐于积极地接纳对方;同时,沟通的参与者都被沟通活动所吸引,共同决定对话的形式和内容,共同创设交往的情境。
   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学校的教师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论、经验等方面往往比家长更专业,因此班主任应当在沟通活动和培育家长的沟通意识、消除沟通心理障碍方面发挥更多的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沟通机会开拓沟通渠道建立密切稳定的师生关系系统。
    例如,班主任可以在开学之初即着力于强化制度化沟通的理念。明确沟通是正常、必要的环节,不沟通是不正常的,家访不等于告状上门,找家长了解情况也不等于“请家长”,越是现代型的教育,就越要强化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铺垫在先,说明在前。有利于祛除顾虑,表明姿态,培育经常性沟通的观念或意识,也能为今后的实际沟通、合作创造条件。
    构筑信任平台。沟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信任是合作的台阶,没有高度的信任就不可能有非常成功的沟通。信任是教师实现与学生家长实现良好沟通、开展合作的心理基础。能使交谈气氛和谐一致,提高双方的心理相容度。与家长谈话,是教师和家长的双边活动,是语言、情感的双向交流。
    “爱”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教育植根于爱”,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只有爱学生的教师,他才可能教育好学生。
     教师的“爱”应在与学生家长沟通中充分表达。有效地缩短家长与班主任的心理距离,“亲其师而信其道”,大大增强家长的信任感和责任感。
     要有务实的建设性意见。在解答家长的疑惑,给家长建议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显示出对学生个人情况的了如指掌,表述不能模糊不清,也不能泛泛而谈,让家长不着边际,听似全有理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产生失望情绪,进而对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给家长的建议还要做到条理清晰,言简意赅,最重要的是科学实用。没有把握的不说,记不准确的不说,要实事求是,不能故作高深。如果班主任的建议不科学、不合理,在家长心中的威信就会大打折扣。教师与家长谈话时,千万要避免只“告状”,除将孩子的问题告诉家长,对孩子的进步也要实事求是地谈。在谈孩子的缺点时,教师还应主动、坦诚地检视自身在工作中的失误,商讨纠正、改进的措施。让家长觉得你是在真心实意地爱护他们的孩子,从而接受你的意见并积极合作。
    策略多元化。与不同的家长,在不同的情况下交流,需要有不同的方法策略。要考虑家长的身份、文化程度、个性、情绪等方面的多样化;充分顾及家长的自尊心和面子;要考虑学生家庭教育方法的差异性;沟通形式也要多样化交流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情而异。“用兵之妙,存乎一心”。
充分调动学生家长积极主动参与教育如何调动家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校教育,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认真思考并潜心研究的课题,要达到变“旁观”为“参与”,关键是教师与家长的成功沟通。                                            2007年5月17日





 
 
 
2005 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 电话:34313475  
上海鼎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09098062号 后台管理入口
您是本站第 位浏览者